Tuesday, January 26, 2010

Putonghua 101

Just your basic conversational Chinese, great for picking up girls!

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 (survivability of strategic missile weapon system)
zhanliie daodan wuqi xitong shengcun nengli

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 (survivability of strategic missile weapon system)战略导弹武器系统遭核袭击后还具有的作战能力。通常用生存概率表示。它是衡量战略导弹武器系统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导弹武器的反应时间和机动能力、伪装程度和被发现的概率、导弹数量和阵地配置密度、战略侦察和反导系统的防御能力,以及导弹武器和阵地加固水平等。提高生存能力的主要措施有:研制部署小型化高机动性能的战略导弹武器系统;采用隐形和隐身技术等手段严密防护和伪装;增强戒备率,使用机动灵活的发射方式,缩短反应时间;合理配置阵地,进行抗核加固;提高战略侦察预警能力和建立反导系统,及时拦截来袭导弹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对提高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的生存能力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和研究,使上述各项措施逐渐付诸实施。(容嘉信)


战略导弹发射可靠性 (reliability of strategic missile launching)
zhanlue daodan fashe kekaoxing

战略导弹在规定的发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程序与要求,发射成功的可靠程度。以概率形式表示时,则称战略导弹发射可靠率。它主要取决于导弹及其地面设备等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同时还与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等有关。提高战略导弹发射可靠性主要途径有:搞好导弹及其地面设备等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使之便于操作和维修;提高制造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发挥人在发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随着导弹及其地面设备等性能的不断完善和操作人员技术素质的不断提高,其发射可靠率逐步得到提高。例如,地地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可靠率早期为65%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达 75-80%。(李庆星)


战略导弹戒备率 (readiness rate of strategic missile)
zhanliie daodan jiebeilii

处于戒备状态的能够保证在反应时间内实施作战发射的战略导弹数占部署总数的百分比。战略导弹戒备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导弹的类型及其战术技术性能和戒备状态等。通常,固体推进剂导弹比液体推进剂导弹戒备率高;导弹发射井发射的导弹比地面机动发射的导弹戒备率高。初期战略导弹由于采用不可贮存的液体推进剂等原因,其戒备率较低。随着可贮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的应用,战略导弹的戒备率得到提高。由于战略导弹的类型和战术技术性能的不同,其戒备率不同。如苏联地地战略导弹的戒备率,平时为75%,临战时达90%;潜地战略导弹的戒备率,平时为20%,临战时达75%。美国地地洲际导弹的戒备率为95%;潜地战略导弹的戒备率平时为60%,临战时达80%。法国S-2地地中程导弹的戒备率为89%。(孙红)


战略导弹反应时间 (response time of strategic missile)
zhanliie daodan fanying shijian

从战略导弹部队接到发射指令至导弹飞离发射装置的时间。它是战略导弹武器系统战术技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反应时间越短,作战能力越强。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发射方式、发射准备状态和戒备等级等条件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要缩短战略导弹的反应时间,须从提高整个导弹武器系统性能与部队的整体素质入手。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下并具有高度自动化测试手段的导弹,反应时间一般为数十秒至数分钟。其中,固体推进剂导弹比液体推进剂导弹反应时间短;导弹发射井发射的导弹比地面机动发射的导弹反应时间短。(周欣)

反弹道导弹导弹防御系统 (antiballistic missile missile defence system)
fandandao daodan daodan fangyu xitong

用反弹道导弹导弹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武器系统。它是国家战略防御力量的组成部分。
组成反弹道导弹导弹防御系统(简称反导防御系统)主要由反弹道导弹导弹,目标搜索、识别、跟踪系统,引导系统和指挥控制中心等组成。①反弹道导弹导弹。一般都是2级或3级有翼导弹,有的全部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通常2级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大部分携带核弹头,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反弹道导弹导弹按拦截高度可分为高空和低空拦截两种。前者主要是利用核爆炸产生的X射线和电磁脉冲破坏大气层外的来袭导弹。后者主要是利用核爆炸产生的中子流、丫射线、冲击波等的综合效应摧毁稠密大气层内的来袭导弹。②目标搜索、识别、跟踪系统。主要由搜索、识别、跟踪等雷达组成。搜索雷达根据预警信息对空搜索,发现目标;识别雷达进行跟踪识别,初步测算目标的飞行参数;由跟踪雷达进行精密跟踪和精确测算飞行参数。③引导系统。由阵地目标跟踪雷达和拦截导弹引导雷达组成。其任务是对来袭导弹进行最后识别,并引导拦截导弹实施拦截。④指挥控制中心。是整个反弹道导弹导弹防御系统的神经中枢。它通过人—机系统,指挥与控制整个系统协调一致地完成反导任务。
特点 反导防御系统工作的主要特点是:①拦截时间短。射程为10 000千米以上的洲际弹道导弹从起飞点到目标区总飞行时间约30分钟。对它分段或分层次拦截的时间极短,只有十几分钟、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②拦截目标难。拦截对象是高速飞行的活动目标,有的还采用多种突防措施,致使雷达很难发现和识别,特别是来袭弹头较多时,情况就更加复杂。③拦截技术高。反导防御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要高,反应要灵敏,必须做到及早发现,正确识别,精确测算,精密跟踪和有效拦截。
简史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成“奈基—宙斯”反导防御系统。它是由射高100-160千米的高空拦截导弹与目标搜索、识别、跟踪雷达、引导雷达,指挥控制中心和数据处理设备等组成。用于 保护城市。该系统属预研性型号,由干弹头突防技术的发展,多弹头的出现,它识别真假弹头的能力有限,不具备对付多个弹头的能力,因此没有成批生产和部署。苏联在50年代研制出兼有反弹道导弹能力的SA-5远程地空导弹综合系统。1969年开始部署在莫斯科防区,同年11月在苏联阅兵式上首次公开展出。195 7年又开始研制ABM--l“橡皮套鞋”反弹道导弹导弹武器系统(图1),用于高空拦截。部署了4个发射场,每个发射场包括16部导弹发射架,2部大型目标搜索跟踪雷达、4部小型引导雷达。到1979年“橡皮套鞋”反弹道导弹导弹减少到3 2枚。美国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研制了“卫兵”系统,并开始建造大福克斯、马姆斯特罗姆和怀特曼3个防区。用于重点保护“民兵”洲际弹道导弹基地。“卫兵”系统包括:3个“斯普林特” 导弹(图2)发射场,有70枚导弹用于低空近程拦截。1个“斯帕坦”导弹(图3)发射场,有30枚导弹用于高空远程拦截。两部相控阵雷达和场地雷达。“卫兵”系统有两个特点:一是采用高空和低空两种拦截导弹,可实施双层拦截,以扩大保护空域和初步解决识别真假弹头问题;二是采用相控阵雷达并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以解决对付多个目标问题。随着战略弹道导弹弹头突防技术的发展,美、苏两国装备了分导式多弹头,继续发展机动式弹头。反导系统所要对付的目标日益增多和复杂,其作战效能有限,生存能力低,成本昂贵,不能根本解决反导技术上的难题。因此,美、苏两国虽然都研制成了反导系统,但都不急于大规模生产和部署,宁愿受1972年5月,两国签署的《苏、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的约束,双方部署场地各限制为两个。1974年7月再次签订《苏、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的附加议定书》,双方同意各部署一个场地,100枚拦截导弹。1976年2月,美国陆军正式宣布关闭“卫兵”防御系统反导场地,只保留远程搜索雷达,作为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空间监视系统的设备。并继续研究新的反导手段。苏联一直保留莫斯科反导防区,1980年3月宣布撤除其64 部ABM-1高空拦截导弹发射架的一半,但系统的改进试验工作仍继续进行。
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美、苏两国都把注意力转向研究新的反导技术和探索新的反导途径。1983年美国国防部制订了 “战略防御倡议”(SDI),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能够使核武器“起不了作用而废弃”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设想中的反导防御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种拦截手段和以陆基、空基、天基为依托的互相配合使用的立体防御体系。设想在弹道导弹的助推段、末助推段、中段、末段组成4道防御层。采用的拦截手段有:非核拦截导弹,超高速拦截导弹等。80年代中期以来,美、苏两国进行过多次非核拦截导弹的研制和试验,表明用非核拦截导弹等手段击中飞行中的来袭弹头是可行的,它们将代替核拦截导弹,以建立先进的反弹道导弹导弹防御系统。 (装景峰)


反弹道导弹导弹 (antiballistic-missile missile)
fandandao daodan daodan

用于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导弹。它是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通常,反弹道导弹导弹分为两类:①高空拦截导弹,又称被动段拦截导弹。一般用于对来袭弹道导弹飞行到大气层外时实施拦截。②低空拦截导弹,又称再入段拦截导弹或近程拦截导弹。用于对来袭弹道导弹进入目标上空时实施拦截。其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命中精度高。其中,高空拦截导弹受到普遍重视。实战时,可单独部署使用 ,也可两者配合部署使用,以提高其拦截概率。
组成反弹道导弹导弹主要由战斗部、推进系统、制导系统、电源系统和弹体等组成。①战斗部是用于直接毁伤目标的有效载荷,大多数采用核爆炸装置,用在大气层外拦截来袭弹道导弹时,主要依靠核爆炸所释放的X射线,穿透来袭弹头的烧蚀层,破坏其防热层,进而烧毁其内部的核装药;用在大气层内拦截时,主要依靠核爆炸所释放出的中子流、γ射线和强大的冲击波等综合毁伤效应,摧毁来袭弹头。随着反弹道导弹导弹命中目标精度的提高,有的战斗部已用常规装药或无装药的高速飞行的精确制导弹头,以近炸或直接碰撞方式毁伤来袭弹头。②推进系统是用于使导弹获得一定飞行速度的动力装置。一般采用推力大、启动时间短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为了获得良好的飞行加速性,通常由主发动机和火箭助推器组成推进系统,能产生每秒1OOg以上的加速度。当拦截来袭机动的弹头时,反弹道导弹导弹的末级发动机,一般采用推力和方向均可控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也可采用能多次启动、调整推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③制导系统是用于导引和控制导弹准确地命中目标的装置。通常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 ④电源系统是用于保证导弹各系统正常工作的能源装置。⑤弹体是用于将弹上各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并具有良好气动外形的承力构件。一般由2级或3级弹体组成,还有弹翼和操纵稳定面,以保证导弹稳定飞行和改变飞行方向的需要。通常采用锥柱形或全锥形的结构样式,以轻型耐烧蚀、高强度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为了能够对来袭弹道导弹进行全方位拦截,反弹道导弹导弹多采用导弹发射井发射,并配有重新装填、快速发射的装置。为提 高其生存能力,也有的采取机动配置方式。
简史随着进攻性的弹道导弹的出现和发展,用于拦截它的反弹道导弹导弹相继问世。早在1944年德国使用V-2导弹袭击英国首都伦敦时,英国就开始寻求在空中拦截V-2导弹的防御手段,曾提出包括反弹道导弹导弹、预警和跟踪导引雷达所组成的防御方案,为研制反弹道导弹武器 系统奠定了基础。美国和苏联在防空导弹的基础上,于50年代初,从理论上论证研制反弹道导弹导弹的可行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60年代初,美国研制成“奈基—宙斯”(Nike-zaus)反弹道导弹导弹,最大射程为640千米,因其识别能力差、拦截概率低,未进行部署。同时,苏联也 研制成了“橡皮套鞋” (Galosh)反弹道导弹导弹,最大射程为645千米,最大拦截高度为320千米,有效杀伤半径为6^-8千米,60年代中期在莫斯科周围进行了部署。 1975年,美国在大福克斯、怀特曼等反导场地,也部署了由低空拦截的“斯普林特” (Sprint)和高空拦截的“斯帕坦” (Spartan)两种反弹道导弹导弹所组成的“卫兵”防御系统,但该系统难以拦截多弹头和带突防装置的弹头,于1976年2月宣布关闭。1980年,苏联因反导技术有了新的进展,宣布将已部署的64部反弹道导弹导弹发射架拆除一半。其余32部发射架配备的是“橡皮套鞋”改进型SH-04反弹道导弹导弹,它可以在飞行中关闭发动机,在滑行中等待地面指令再次启动对目标实施拦截。同时,还装 备了SH-08型高速、低空拦截导弹。1983年,美国提出建立多层次反弹道导弹导弹防御系统,着手研制非核拦截导弹、超高速拦截导弹等。
展望随着弹道导弹的突防、隐身和精确制导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反弹道导弹导弹的发展。还将继续研制多层拦截导弹,如发展在卫星上发射的助推段拦截导弹;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实施拦截的成功概率;研究由非核战斗部代替核战斗部的技术,或采用无装药的直接作用于目标的碰撞式战斗部;进一步使反弹道导弹导弹小型化、机动 化、自动化、采用多种发射方式。(王林琛岳福来)


弹道导弹预警系统 (ballistic missile early warning system,BMEWS)
dandao daodan yujing xitong

用于早期发现来袭弹道导弹及其发射阵位,测定弹道参数,判定来袭导弹将要攻击的目标,为国家战略防御决策提供预先警报信息的系统。它是反弹道导弹导弹战略防御体系和战略导弹部队指挥、控制、通信、情报(C3I)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预警卫星监视分系统和地面预警雷达分系统两大部分。①预警卫星监视分系统。能够及早发现空间运动的弹道导弹或其他飞行器,并且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截取信息的覆盖范围广。它被用来探测、监视来袭地地战略弹道导弹和潜地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阵位,记录其发射时间,探测飞行轨迹,并向指挥控制中心传送有关数据。该系统一般可以提供15-20分钟的预警时间。若在卫星上装有红外扫描探测器,可在几十秒钟内探测到来袭弹道导弹发动机启动时产生的火焰,以及在主动段飞行时发动机喷出的炽热尾焰,以判定该导弹的发射阵位的坐标。因导弹尾焰穿过电离层时还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还可依此进一步鉴别、核实目标。装上长波红外探测器的预警卫星,可探测到火箭发动机关机后的导弹弹体和分离后的弹头。卫星上装有可见光探测器(如电视摄像装置等),可拍摄到导弹发射和飞行运动的实景。②地面预警雷达分系统。一般由早期预警雷达、大型相控阵雷达、超视距雷达、作战指挥雷达等组成。用于对付来袭地地洲际弹道导弹的地面预警雷达网,能覆盖可能来袭导弹方向的全部视界,其作用距离 为2 500-6 000千米,可提供1525分钟的预警时间;用于对付潜地弹道导弹的地面预警雷达网,能覆盖海岸线以外可能发射潜地弹道导弹的阵位,可提供2.5-20分钟的预警时间。为确保预警信息准确可靠,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应具备提供预警时间长、发现目标概率高、虚警率低、截获目标容量大等特性,并有畅通的通信传输系统。该系统无论战时、平时都有较大的应用 价值。
弹道导弹预警系统随着弹道导弹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苏两国分别开始部署地面预警雷达网。70年代初,它们又利用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或大椭圆轨道卫星上的电子、光学测控设备,对来袭弹道导弹进行探测报知,但其测量精度不高,并有虚警现象。80年代以来,为适应新的空间防御需要,正在研究和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全弹道、多层次、多手段的监视、探测、判定、跟踪来袭弹道导弹的预 警系统。
(岳福来 王林琛)

No comments: